中国古代民宅的住房一般进入大门以后的客厅即是中堂,两边则是厢房,有的农村房屋建筑结构迄今仍然保留着这种建筑格局,城市化的住宅结构虽然五花八门,但是厅与室一般仍然是相配而成,所以,古人的客厅也就是“堂屋”。
图片
01中堂的来历
图片
所谓“中堂”,是对宰相的尊称。
这种说法最早来自于唐朝。唐朝时期,朝廷设置了中书省,作为权力中枢部门。中书省的长官叫中书令,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宰相。中书令办公的地方叫政事堂。长此以往,人们就将“中堂”作为宰相的尊称。
图片
至明朝,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,中堂逐渐成为对殿阁大学士、协办大学士的尊称,晚清名臣左宗棠性格坚毅、不惧外强,收复新疆、伊犁以及面对法国侵略时,都能对局势拥有清晰正确的认识,坚定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领土,也被尊称为“中堂”。02中堂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,中堂逐渐演变成了厅堂中地位最为尊贵的位置。在中国传统的房屋建筑中,厅堂的位置至关重要,它不仅是一户人家的脸面,更是主人身份与尊严的象征。
图片
区别于书房的私密和封闭,堂屋是主人会客、家族行礼仪的重要且唯一的场所,会客和礼仪讲究的是主宾、尊卑、上下、长幼关系,这种关系严谨地传达着中国人“孝悌忠义”的伦理观。
03中堂的布局文化图片
中堂既是重要客人的接待之处,也是家庭议事的主要场所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跟文化,是系统论与一元论的文化,建筑学的能量气流学说同样囊括于其中。
在建筑风水学上,中堂是住宅内能量与信息高度集中的地方,能量与信息的富集和释放,潜移默化地直接主导和影响着住宅内所有成员的精神状态,以及生命健康的盛衰。
典型的中堂格局特点:
图片
入门:入门正对着板壁或屏风,起到挡风辟邪和加强私密性的作用。
墙正中:客厅正墙的中轴线上,要悬挂一张中堂书画,有悬挂福、寿等大字的,也有悬挂松鹤延年、虎啸山林等吉祥画的,中堂书画的左右还可以配上一副对联,对联的内容多为:名句、祖训或格言。
条案前:条案前是一张四仙或八仙方桌,左右两边配扶手椅或太师椅,以右主、左宾或左上右下为序。
04中堂文化的寓意与传承图片
一个家的厅堂装饰设计和器物摆设,印证了这个家庭的家风家德,更证实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化意识无处不在,源远流长。
长幼有序,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。中堂的陈设布局讲究规范秩序,处处体现着细腻的礼仪和文化传承。
在尊卑上,按照传统习惯,座序遵循右为主、左为宾或左为上、右为下,无论长辈还是幕僚皆以“序”来入座。
在辈份上,长辈的座位处于上位,晚辈的座位分列两旁,并按年龄排序落座。
近几十年来,由于历史的变迁、居室结构的西化、价值观的多元、生活的快节奏、现代中国家庭的人口结构变化等原因,中堂文化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社会生活,只在少数家庭和爱好传统道德文化的人群中默默传承。
图片
中堂家具属家居系列的高配置,构件多,体裁大,导致中堂家具的选材用料尤为全面。
耗材用料多,用料大,各构件纹理色泽的搭配极其讲究,组合后即要符合整体体量的外观要求,还能满足各构件单独使用的功能诉求。
现代居室追求轻松自在,简单明快,讲究居家舒适体验,不想太过庄严肃穆,无可厚非。
但是,家风文化的言传身教总不能遗失,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教化也不能丢。
其实,中堂的外在形式虽然有所简化和改变,但只要还有道德教化的精神,只要能够充分体现立身治家的概念,只要能够具有家族文化信息传递功能,中国制造的中堂文化,就能重新焕发光彩。
图片
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